
境由心生——贺羽风景写生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湖南美术出版社
承办单位
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
展览时间
2020年5月30—2020年6月14日
开幕时间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下午16:00点
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
(北京798艺术区798中二街D09,尤伦斯对面)
出品人
展览统筹
李松 刘鑫
理性的现实
——读贺羽风景写生作品
文/唐斌
在西方艺术史中,自16、17世纪风景画成为独立画科之后,先后涌现出荷兰小画派,弗里德里希、康斯太勃尔、透纳,再到印象派、巡回展览画派等诸多艺术范式。写生成为风景画发展道路上画家们热衷的一种方式和必然过程,风景写生作品也自然具有了其独立与独特的价值。写生的前提固然是面对自然物象的描绘,但是画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取向和思考,则是支配了物象最终转换为画作的关键。写生是画家对外部现实世界认知的表达,同样也是画家即兴感悟和创造性的才情的记录。当下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和绘画传承的道路上重新认识写生的价值,油画家贺羽展出的这些风景写生作品正是他近几年的一些思考和表达。
暴雨过后,布面油画,50cm×70cm ,2016


木鱼石,布面油画,50cm×70cm,2019
贺羽是典型的学院派画家,多年的学习训练、教学创作和自我修为在他身上生成了一种鲜明的气息:儒雅淡泊、行稳致远。他的这些风景写生作品,在我看来不是当下某些画家热衷的“采风”行为,而是他的“写景”行动。他的作品表现的多是我们寻常可见的四季风景,平凡无奇、随性而写。而非刻意为之的名胜古迹、奇峰峻岭之类的符号记忆。对于贺羽而言,在自然界中对景写生,“写”的意义大于“景”,是他通过风景写生,对油画本体语言,对作品中色彩存在的意义,色调科学性和空间合理性的研究表现。贺羽笔下的风景是一种“理性的现实”,是他在风景写生中对可视物象色调和空间的真实感的清晰传递。

秋日的湖面,布面油画,40cm×54cm,2012

塞纳河沿,布面油画,24cm×32.5cm,2004
风景写生受环境、天气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时间的把握对于画家而言尤为重要,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光芒,变幻莫测的气象都会影响画作最终的完成,这也是风景写生的魅力和偶发性的特点。贺羽在他的风景写生作品中,以他独到的艺术感悟和出色的色彩感觉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不极端、不夸张,带有柔和的中间过渡,既能将现实景物的固有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能够把主观的感觉和分析融入其中。他在写生中对自我的要求是理性严谨的,绝不会为了画作的完成而勉强或臆造,宁愿舍弃也要遵从认知。

贺羽的风景写生作品,画面完整性的强调和空间感的营造是其突出特点,而这些又在他娴熟的色彩运用下贯穿始终、和谐统一。画面中近景的林木曲径、中景的湖泊海面,远景的重山复岭,很好的完成了空间的营造,力求构图完整。而偶有人物的出现,或是画家自己,或是友人陌路,似是画家有意为之。既平衡了画面,又增添了些许盎然趣味,恰到好处。天空的处理显现了画家对现实景象的审慎观察和敏感捕捉,丰富而厚重。我们可以感受到透过云端雪山之巅的光芒和空灵,可以呼吸到雨过天晴空气中草木泥土的清香芬芳,这正是画家对现实空间景象和自己对美感与诗意的理解在画面中有机的融汇,体现了画家很好的油画学理认知和学养积淀。

长城岭的滑雪场,布面油画,45.5cm×38cm,2010

知秋,布面油画,50cm×70cm,2019

贺 羽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学士学位2003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美术学油画方向博士研究生
艺 术 简 历
1992年素描作品《摩西》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展一等奖,入选全国艺术院校素描展获优秀奖并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奖学金。2004 年7月至12月于巴黎国际艺术城作为访问艺术家进修、考察。1998至2019年 油画作品入选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展览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