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仑·艺术家︱边·际— —陈淑霞
2019/12/7边际,布面油画,163 cm×263 cm, 2019
后山,布面油画,472 cm×116 cm×4,2019
90°,布面油画,210 cm×202 cm,2019
假如从时间的线索看,作品的表述都落在了某个时段的情绪里,某年某月恰好是莫名情绪的注脚,看上去合情合理。所谓“另辟蹊径”,都是自以为新时期到来的豪言壮语,最终脚下走的还是熟悉的路。不知是什么起因,我的欲念表达会空洞无物,多是一片片没有合理解释的虚境。因为没有具体的呈现,反而多了悬念,期待那些不够具体的非物质理念,把自己拔高到说不清楚的幻觉中,人好像也跟着升腾了。回味着创作的历程,有时候躲在后面像是遁入消失,有时候又像是迎面搏击,与画面决战,完全是由着性情来。好在少了追求的自由行,对自己愈加宽谅,渐渐地心也就从容了。思考是害怕深刻的,看到“主题”和“重大”等梦话汇聚在一起,仰望而生畏,心才顺着笔触向画面的边际退去,杂念也就只好收敛在这边缘了。什么样的情绪可以滞留在被忽略的地方,堆积在几近画外的边界,局促、枯竭还要收留着飘忽的神色,那些欲望和克制,拥挤在这狭小的边缘,几乎透不过气来。无奈之下,是意欲给起伏的内心找到安身之所,又扮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作品完整、体面之后,随之消逝的是最朴素的残念,留下的倒是光鲜。苦闷和犹豫的日子了然无痕,让别人以为自己就没错过,其实我并不愿意是这个样子。通常讲,手感体味到的准确是种直觉,逐渐,手感成了判断,也成了依赖,它和逻辑思维之后的主体意识迥然不同,因为那是在自然的过程中步入母题之下形成的路径。真正让我不舍的,是创作过程当中浑浊模糊的状态,拿不起放不下,可又长久地占据着内心。若要找出曾经的兴奋节点,也是给倒叙留下标识,因为有的时候选择性记忆就是用来享受的。
绝地,布面油画 ,140 cm×366 cm,2019
实景,布面油画,140 cm×363 cm,2019
很佩服一个人能保持一个姿势地过自己的生活,比如怎样穿衣、怎样讲话都有定数一样。为一件事或某个人感动都有可能改变你的一如既往,这样的人做不成什么大事。感动少了惊奇,都融入生活的流水账里。一直以为紧张劳碌才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和创作都能归类在有意义里,而大部分过的日子是看着它无能为力,创作才无从下笔,逃到不远处回头张望。我喜欢说给自己的话,声响传达出去就可以了,给自己的生活小贴士就是提醒一下那些被忽略的日子和被忽略的情绪。
9年前我写了小段文字,大体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但同时科学又给我们带来了困惑。数年后,科学依然在进步,困惑依然有,艺术发展也没咋的,显然这不能怪科学的进步。当有人倡导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时,我总在想,非要把它们弄成一种关系吗?让科学进步感到拖累,艺术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吗?我们迫切地要把自己放到关系里,否则就好像丢了自己似的。科技总有落后的时候,而艺术落后就不能简单地下定义。生活中还有冲动,定是伴随了幸福,有冲动就会有挫败感,挫败的日子也是成就的日子,这就是平常的日子。
2019年9月写于北京T3国际艺术区
袭人,布面油画,70 cm×202 cm ,2019
有物 ,布面油画,145 cm×366 cm,2019
只言,布面油画,20 cm×23 cm,2019
碎片,纸上油画 ,33 cm×33 cm,2019
关于艺术家
关于展览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美仑美术馆
协办单位
展览时间
开幕时间
展览地点
美仑美术馆
出品人
展览统筹
熊英 陈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