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仑·视野| 传神——湖湘工笔画邀请展: 朱训德专篇

2018/9/13

image.png

朱 训 德

朱训德(1954—),湖南湘乡人,著名中国画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政府文化艺术咨询专家,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加拿大国际水墨画艺术大展金奖,并获得国务院人民艺术家称号、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奖章。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当代美术馆、联合国总部以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许多重要机构珍藏,并在《美术》、《文艺评论》、《中国文学外文版》等近百家美术、文化学术刊物发表。出版著述有《朱训德作品集》、《朱训德画文集》、《艺术大家朱训德》、《中国画二十家》等十余部画集、文集。

 






新 世 纪 的 期 待


——读朱训德的画与文

文/孙克(节选)



在新时期以来成长的中青年画家群体中,不乏品质优秀、头脑清醒、功力扎实、学养深厚的人材。画家朱训德正是我所认识的这批人物中的杰出一位。朱训德少年时生活在湘乡县的农村里,后来去读大学之前还做过几年群众文化工作。湖南是楚文化的源头之一,深厚的民间—民族文化的沃土,使得根植于此的幼苗的每个细胞的基因,都染有这瑰丽文化的饱满而浪漫的色彩。对于一个善良、真诚和易感的艺术家来说,这是最为深刻地影响他的人生和艺术的阶段。有此难得素质并珍视它,正是画家朱训德的过人处。


在我认真比较过之后,感到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深刻的文化性,它不注重于形象的复制或官能的刺激,相反,它努力达到的是心灵的净化和诗的境界,在宁静中参寻内在美,这对于人格不高学问不深的画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现代画家来说,他的脚踏在大地上,脉搏是和祖国前进的节奏合拍,因此他又绝不能是孤寂遗世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从这种角度看朱训德的艺术,方能理解工笔画中非常抒情的深沉的乡土气息,宁静深沉的爱恋中又郁勃着深猛的激情,一如地火孕育着的随时会奔突而出的热量。对于我们多年常见的许多工笔重彩绘画的写实的较为平直的语言形式来说,朱训德的语言则更为含蓄、深幽乃至抽象寓意性,或许是属于现代艺术家更宽阔的心襟和思维,我们在他的形式结构中可以感觉到后印象主义大师的影响和借鉴。


做为正在成熟中的艺术家,朱训德对民族对乡土有一种难以抑制的爱恋。这又是我从他的散文作品中强烈感受到的气息,它们从心灵深处流出,不加雕饰,不加涂泽,不用夸张和铺排的丽句,更不去买弄:买弄高雅、买弄“激情”、买弄学问。这些文章应该也包括他对艺术的平实的见解,是他急于想表诉的所感所思。从我所读到的几篇散文来看,他写得很好。这方面我不能提出什么有益的见解,倒使我想起平生最服膺的苏东坡对文字的观点,比如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他主张“辞达”,他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问题是关键在于有意,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想法见解,有自己的所知所感。清楚明白,晓畅自然的写出来,让别人能懂,能接受,也就是很不错的文章了。前些年美术界一度流行故做艰深,诘屈聱牙的文风,其实并非理论的高明,或是因为掩饰内容的贫乏,或是有隐难言之故。而对比之下,朱训德作学问作画的温厚心态,长而久之,必然是潜质无限的了。



文章来源:朱训德 雅昌艺术家网


              


作 品 欣 赏





33.jpg


春花集錦,中国画,96cm×80cm1978年

34.jpg


洞庭吟,中国画,300cm×192cm,1997年



朝天辣,中国画,280cm×270cm,1992年

36.jpg

冬语,中国画,189cm×538cm,2014年

37.jpg

书院·书华,中国画,175cm×105cm,2016年


38.jpg








出品人 :  

学术主持李蒲星

艺术总监:陈荣义


主办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承办单位:美仑美术馆 

 协办单位美仑艺术研究院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


开幕式:2018年7月28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半

展览时间:2018年7月28日—2018年9月14日

展览地点:美仑美术馆(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免费观展须知】

  开放时间: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地       址: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参观方式:观众凭本人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券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