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仑·视野| 传神——湖湘工笔画邀请展: 周中耀专篇

2018/8/29

image.png

周 中 耀

周中耀(1945—),湖南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文史馆馆员,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作品曾赴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展出。作品被海内外机构和私人广泛收藏。
    

出版著作:《中国当代美术大家系列·周中耀》(湖南美术出版社)、《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技法解读》(天津杨柳青画社)、《周中耀工笔花鸟画集》(福建美术出版社)、《周中耀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周中耀——中国当代核心画家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周中耀工笔花鸟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中国艺术名师画集——美院讲堂——周中耀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周中耀工笔牡丹作品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周中耀团扇精品》(天津杨柳青画社)、《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新作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周中耀花鸟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周中耀工笔牡丹新作选》(天津杨柳青画社)、《玉质凝香——周中耀新作选》(香港出版)、《周中耀花鸟画集》(香港出版)。







天骨遒美 逸趣霭然——论周中耀的工笔花鸟画

文/郑工(节选)


翻看周中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于21世纪初的工笔画,与画面一同扑面而来的是他的落款题跋,其字迹“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屈铁断金,侧锋如兰竹。其实,不仅周中耀的字如此,画亦如此。以线条笔道而论,此说毫不夸张。虽说周中耀的题跋,采用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便是他的工笔花鸟画,亦明显地追踪宋代院体绘画,有着堂堂气象与恢宏的气度。其笔法追劲,意度天成,似乎宋代书画并非“扇影已随鸾去”([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其风骨至今依然,且随时代之变迁,风度依然翩翩。古人云,书画同源或书画一体,指的就是其笔法或笔道的一致性,亦可归结于用笔。就工笔画与瘦金体的书写关系,自然十分契合,成其完美。周中耀深得其中三昧,并依其个性,有所发挥。如细瘦如筋的线条,中宫紧缩而四面伸展的结构,无论画花还是画鸟,一一如是。


以画意论,周中耀的工笔花鸟可谓细丽典雅,缜密端庄,有着一大的格局。宋画是注重形象的,尤其工笔,十分写实,一丝不苟;宋画十分注重意境的,尤其工笔,在线形之外依赖晕染之功,层层铺垫,不断烘托,以致其幽眇之思。而周中耀对宋画的理解绝不停留于此,他的绘画实践也绝不限于写实的功夫与精湛的技艺,他能启发神思,将你带入一个与现实相隔的世界,化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地。有时,你观看他的画,恍如深宫鸳梦,如若几番春暮,艳溢香融。


此外,我还是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度热播的电视剧《月朦胧鸟朦胧》,琼瑶作词的那首歌,摇晃过多少人心。她将朦胧的月光,转移到山、树、花、灯,以及山间、树下、花前、灯影中的人,似乎也将这番意境转移到周中耀的笔下。我不知真正触发周中耀创作灵感的是哪般,但他一定被这些感动了,无论是宋词还是朱自清的美文,或琼瑶的歌。或许他由近及远,或许他本来就一直守候着宋人诗意,向往宋画那宽广的天地以及自娱娱人的文人心态。这种倾向在1966年他的那些白描作品已经显现,画面上颇为抢眼的也就在题款——那一手的瘦金体书法。那时,他才21岁。



文章来源:Fotosay 观点评论

              


作 品 欣 赏





11.jpg

三月天樱花妍,纸本设色,92cm×173cm,2017年


12.jpg

芙蓉国里尽朝晖,纸本设色,137cm,×68cm,2018年

13.jpg


俏不争春,纸本工笔,92cm×173cm,2018年


14.jpg






出品人 :  

学术主持李蒲星

艺术总监:陈荣义


主办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承办单位:美仑美术馆 

 协办单位美仑艺术研究院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


开幕式:2018年7月28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半

展览时间:2018年7月28日—2018年9月14日

展览地点:美仑美术馆(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免费观展须知】

  开放时间: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地       址: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参观方式:观众凭本人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券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