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仑·艺术家 | 古元: 人民艺术家
2018/6/26自 述
我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广东省农村,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后来到广州上中学,爱好美术,课余常习水彩画。抗日战争爆发后,于一九三八年离开广东去延安,在那里学习了马列真理,又得到毛泽东思想的培养,立志当一名革命的美术工作者。
在战争年代,物质条件很困难,找不到水彩画具,同时,又因为革命的需要,于是开始练习木刻。早期木刻作品大多是描绘陕北农民生活的。陕北农本村在解放前非常贫穷落后,人民遭受深重的压迫,自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黄土高原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之后,劳苦大众才翻身做了主人。那时候我常到农村工作,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即使见到一些很平凡的情景,也会感到寓有不平凡的意思。比如我看见一个农民把粮食倒入仓里,立刻就想到:这可不是地主的粮仓;见到一间简陋的政府办公室,就想到:这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看到有的妇女到乡政府申诉离婚或和情人一起来登记结婚,就想到:她们已经摆脱封建的枷锁,劳动人民的命运再也不会任人摆佈(布)了。面对这种崭新的生活,如同看见许多优美的图画,于是用木刻刀在木板上表达出来。我就是这样迈出艺术创作的第一步。
我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体会过抗美援朝的战场生活,战争是敌人强加于人民的人民为了谋求生存和解放,绝不能放下手中的武器,所以我创作了一些反映正义战争和人民军队生活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实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彩)了。我的视野在扩大,足迹在延伸,我热爱人民精神世界中美丽的花朵,也喜爱多姿多娇的祖国山川。在我的创作中既歌颂人民精神世界的美,也吟唱自然风貌的美;既致力于木刻创作,也创作了一些水彩画。
我作水彩画大部分是到室外写生,到大自然和人民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感受。
我学习水彩画没有固定的师承,主张博采前人的成就,尽量吸收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借鉴,但不是无选择地搬用与重复。我注重深入生活与艺术实践,在成功与失败中取得经验和教训。
我主张艺术植根于本国的土壤,与广大人民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相通,要有个人风格,并且要有民族的特性,力求反映我们时代的精神,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并有助于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古元
古元艺术年表
南粤时期(1919—1937)
1919年8月5日,古元出生于广东香山县那洲乡的归侨之家。
古元故居
古元故居正厅
1927年,古元入那洲小学读书,后转入广州市五十一小学。1932年古元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课余常画素描和水彩静物、风景写生。“七七”事变后,广州遭日机轰炸,学校疏散,遂返家乡做小学教员,期间参加民众抗敌救亡宣传队工作。
延安时期(1938—1945)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腔热血的古元在家乡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跋山涉水,奔赴陕北,投身抗日洪流。
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他不断研究中西版画艺术,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刻画出烽火年代的壮丽画卷。
1942年10月,包括古元的《铡草》《冬学》《哥哥的假期》在内的延安木刻作品由周恩来带到重庆,参加“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引起各界和国际舆论注目。
1943年,古元继续参加延安整风运动。作品《春》入选“中国现代木刻展”,被送往俄罗斯、美国、英国、印度展出。4月,随运盐队到三边(定边、安边、靖边)体验生活,欣赏和收集民间剪纸。创作《农家的夜晚》《区政府办公室》《结婚登记》《离婚诉》(第二幅),《宿营》《练兵》《部队秋收》《减租会》《调解婚姻诉讼》,《刘志丹》插图、《周子山》插图等。10月,古元作品又赴重庆参加“第二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至此,古元的名字及其作品便在国内外艺坛上大放光彩。
锄草
哥哥的假期
北方时期(1945—1950)
古元的木刻创作在此阶段视野更广阔,节奏更强烈,战斗性更强而有力。其中,1947至1949年,又达到一个新高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焚烧旧地契》《发新土地证》。
1949年,古元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古元每创作一幅作品,都要花费很多心血,构思、构图,画许多草稿,反复酝酿、比较、推敲,努力寻找最巧妙的方案。他把写生所得的素材,加以归纳、概括、加工,重新组织,井井有条,《鞍钢之修复》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鞍钢之修复
首都时期(1950—1996)
古元以新中国为主题,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新生活,创作大量木刻作品、水彩作品。其水彩既有版画节奏鲜明、造型概括的特点,又充分体现了水色淋漓、轻快透明的艺术魅力,从而拓宽了水彩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由此,古元的创作达到了第三个艺术创作高峰。
1954年古元创作《京郊大道》《北海之冬》《送肥》《秋耕》《扫雪》等。赴内蒙古和东北区写生,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古元除了版画之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拿起了久违的水彩画笔,陆续创作了大量的水彩风景画。古元的水彩画如同木刻,充满着乡土生活气息。
1956年,古元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成员赴印度访问。当年创作了《祥林嫂》《甘蔗园》《热情的印度人民》等。
送肥
祥林嫂
1959年,古元调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版画系教研室主任。出版《古元木刻选集》增订本。1961年,古元赴匈牙利、保加利亚访问写生并举办个展。
1981年9月,古元应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的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纪念活动,并参加“第七次全国版画展”。
1983年9月,古元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85年5月,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举行,古元当选全国美协副主席。
1987年3月,古元辞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职务。
1988年,古元被选为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创作反映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风土人情的木刻和水彩画。
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向古元颁发“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31—1991”奖牌。
离婚诉
玉带桥
1994年8月,古元出席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元木刻选集》《古元水彩画选集》出版发行座谈会。
巨星陨落
1996年8月10日,古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7岁
艺术永存
2007年10月25日,古元女儿古安村、古娟按照父亲生前遗愿,在北京将古元版画原作105幅,水彩画原作70幅,版画复制品、印刷品58幅,以及书法作品、画册、遗物等捐赠给珠海市人民政府,由珠海市古元美术馆永久收藏。
古元美术馆
古元与家人
此次展出的50幅水彩画作品皆为美仑美术馆馆藏。
此艺术年表由古元美术馆“古元生平”编辑而成。
展览时间:2018年6月8日—2018年7月8日
展览地点:美仑美术馆(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